编者按:
弦歌不辍八五载,仁爱精勤印初心。2023年10月27日,是我校建校85周年华诞。抚今追昔,学校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贯彻“仁、爱、精、勤”的校训精神,扎实推进育人工作,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值此时节,为了营造浓郁的校庆氛围,让关心我校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充分了解学校在新时代征程上取得的成就,现特别推出庆祝85周年校庆“弦歌85载·成果巡礼”系列文章。
聚焦服务国家区域战略需求 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
百年大计,教育当先。研究生教育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多年来,英亚体育手机登录地址-中国有限公司研究生教育勇担为国育才使命担当,以“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为主线,聚焦高质量发展,着力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为国家和湖南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铸牢高层次人才思想之魂
学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个根本,在提高研究生思政工作的深度、精度、广度、力度、效度五方面下功夫,有效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力、亲和力、创新力、约束力、行动力,着力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学校进一步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举办导师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专题培训,获批了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9项、省级教改课题课程思政专项项目34项;将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培养融入学术活动,打造了“麓山论坛”等品牌学术活动;将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教育融入研究生活动,构建了包括研究生辩论赛、篮球赛、啦啦操比赛、艺术节、学术节等在内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将奋斗精神、团结精神、创新意识、服务意识融入学生干部队伍管理,改革研究生团委研究会机构设置,大幅度提高了研究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思政铸魂育人,学校培育了一批批优秀研究生学子和团队。外国语学院研究生第一党支部获评第三批全省高校党建“样板党支部”;涌现了全国“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个人标兵”陈宇迪,“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周玉娟、邓郭欢,“湖南省百名优秀大学生党员”黄思瑞等5人,以及多名湖南省“最美大学生”、“芙蓉学子”时代青年榜样。
以服务需求为导向,优化高层次人才培养结构
近年来,学校研究生教育坚持“调整存量、培育增量”双管齐下,实现了从“盖房子”到“强内涵”的转变,研究生教育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湖南“三高四新”战略的结构适应性显著提高。
2023年,通过博士、硕士学位点对应调整,学校新增了艺术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音乐、美术与书法2个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类别。对应调整后,学校一级学科博士点数量和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类别数量达到24个,继续在我省省属高校中保持领先地位。为推动学位点结构不断优化,学校自2016年起,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学科专业发展需求、人才培养需求为主要考量,常态化开展学位点动态调整、学科方向自主设置和调整工作,增列了基础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填补了学校医学博士生教育的空白;增设了党的建设、俄语语言文学、亚非语言文学博士硕士学科方向、特殊教育学硕士学科方向,以及集成电路工程领域、人工智能领域、重症医学领域等国家和社会急需学科方向和专业学位领域;新增了设计学,自主设置了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会展传播学等交叉学科,学科专业设置与国家和区域战略需求、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契合。
学校快速响应社会需求,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着力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切实为国家重大战略工程提供高端人才支撑。目前,学校有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类别3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31个,涵盖了一半以上专业学位授权类别。近年来,学校逐步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2018年,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人数首次超过学术学位研究生,到2023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校生人数占比达到56.4%,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模和结构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进一步提高。
以科教融汇产教融合为途径,激活高层次人才创新能力
学校聚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聚合企事业单位、研究机构等多方力量,深化校企、校研合作,积极构建产学研用育人共同体,打造了国家级项目为引领、省级项目为重点、校级项目为土壤,含括教学成果奖、联合培养基地、案例库、示范课程、优秀教材等在内的人才培养“三级平台”。
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强化研究生科研系统训练。以大项目、大平台、大团队为依托,学校培育了一批甘坐科研“冷板凳”、勇攀科研高峰的青年学术人才,博士研究生焦亚峰、硕士研究生张圣典在国际顶级期刊《物理评论快报》发表学术研究成果,博士研究生曾子豪在《心理学报》发表学术论文等。近5年,学校获评湖南省优秀博士论文35篇,优秀硕士论文227篇,获批立项省级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442项,研究生发表高水平创新成果4400余项,获批专利800余项,研究生成为学校科研创新队伍的生力军。
产业行业亟需融合贯通,提升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学校重点依托产教融合型企业,大力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建设有全国教育硕士联合培养示范基地1个,中地共建“实践平台建设”项目11个,近5年获批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32个,其中科教融合基地6个、产教融合基地10个。以校级案例库建设为基础,大力推进专业学位案例教学和案例库建设,培育了中国专业学位案例中心入库案例9篇、教指委案例库入库案例3篇,立项中国专业学位案例中心2022年主题案例1项,入选教育硕士教指委首批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教学案例集中开发立项2项,获批省级研究生优秀案例31个,出版案例教材3部,一位教师获评全国优秀案例教师。以学科专业能力竞赛为“炼金石”,组织研究生参加各级各类专业能力竞赛,检验和提升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造就了一批专业技术高、实践创新能力强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研究生刘煜杰、杨健和曾美玲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全国一等奖,研究生团队先后在2021、2022年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荣获全国一等奖等;近5年,研究生获得省部级以上各类专业能力竞赛各级奖项近2000项,包括德国红点设计大奖、亚洲设计学年奖金奖、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亚洲龙狮锦标赛竞速舞龙第一名等国际、全国性大奖等,他们投身科技应用和转化一线,为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了应有贡献。
导师队伍建设是研究生教育的基础工程,为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学校落实专业学位“双导师”制,在实践型兼职导师选聘上强调相应专业学位行业领域的从业经历和实践经验,突出对导师在研究生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的指导能力考察,依托校内导师和校外实践型导师合力驱动,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提升研究生科研创新和实践创新能力。
以优势特色为依托,提升高层次人才社会服务能力
2023年7月,人民日报以“走进‘云上村庄’:湖南师大博士服务团赴‘诗意柳林’助力产业振兴”为题,对我校赴怀化市沅陵县柳林村博士服务团暨文化创意工坊队服务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报道,随后,多家主流媒体相继进行了专题报道。这是学校一批批优秀研究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用青春与奉献为乡村教育赋能,用智慧与热情为乡村振兴助力的缩影。多年来,学校充分发挥学科特色和优势,组织研究生开展社会实践、乡村支教等活动,引导研究生坚持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提高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自觉性,现已开展9届博士生服务团社会实践活动,派出博士研究生155人次,为娄底市双峰县、邵阳市隆回县、邵阳市绥宁县、怀化市沅陵县等地的经济、教育等发展贡献师大智慧和师大力量;其中,赴邵阳市隆回县创新创业帮扶博士服务团获评了团中央2019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赴邵阳市隆回县乡村振兴实践博士服务团获评了团省委2021年湖南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服务团队,赴怀化市沅陵县柳林村博士服务团获国家级和省级重点立项。学校先后选拔了近200名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奔赴湖南省中西部地区开展支教活动,服务学生3万余名;与绥宁一中建立了研究生志愿支教联合培养机制,派出5批支教团共49名研究生赴绥宁一中开展顶岗支教活动,教育部网站、《中国研究生》杂志、华声在线等媒体对学校研究生志愿支教活动进行了宣传报道。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学校作为地方师范类院校,主动扛起强师使命,加强教师教育、突出教育研究,为教育强国和教育现代化作出了突出贡献。学校研究生在教育行业就业人数常年超过总人数的50%,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教师。积极落实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切实帮扶宁夏师范学院、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怀化学院发展师范教育,接收宁夏师范学院教育硕士交换生14名,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开展联合培养教育硕士项目,支持其硕士培养单位建设。
聚焦需求育英才,为国培养栋梁材。回顾八十五载漫漫来时路,学校人才培养厚积薄发,硕果累累;展望新时代新征程,学校研究生教育将继续立足湖南,服务全国,面向世界,聚焦高层次人才培养,深耕不辍,笃行致远,走出卓越研究生培养的师大路!